諾貝爾獎得主查布利斯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志願者專心紀錄在一分半內白衣球員傳球的次數,但不要理會黑衣球員的傳球數。

整部短片歷時不到一分鐘。這個實驗讓受測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螢幕裡的動作上;然而,讓人真正感興趣的其實不是計算傳球數目的能力,而是影片中有名穿著全套連身的大猩猩服,走進場景中央,面向鏡頭,做出大猩猩搥胸的動作,然後走出鏡頭,全程九秒鐘,但大部分人卻沒有注意到大猩猩的存在,或是沒注意到大猩猩搥胸的動作

這項大猩猩研究戲劇性的展現了「注意力錯覺」(illusion of attention)的強大影響力:我們視覺所經驗到的遠遠小於我們能意識到的。

這個有趣得實驗實驗卻深刻的警醒我們要充分了解到注意力的局限,我們才能從自己的錯覺走出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G698U2Mvo

 

某天,我的兒子跟他妹妹吵架,原因是妹妹不要收東西,我聽到他很用力很生氣的對妹妹大吼:「你快點把東西收起來!你也有玩!你!要!收!」

他突然拉著妹妹到玩具堆那邊,結果弄痛她,妹妹開始大哭,於是我趕快上前處理。

我一出現,什麼還沒說,我兒子就先大喊
「不公平!為什麼妹妹也有玩,但她不用收玩具!」

其實兄妹這樣吵架有一陣子,那時候剛好遇到一個兒童教育的老師,我把情況跟他說過一遍,才知道兒子可能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妹妹跟他的能力是有落差的
所以我試著回答「媽媽沒有說妹妹不用收!只是你的方法不對,我知道妹妹要收玩具,但妹妹他對你說要收玩具的意思可能不懂,你知道嗎?你可能需要再給他更清楚的指令,你可以跟妹妹說他要收哪些玩具?」

我開始邊跟兒子示範,邊跟妹妹說,「妹妹你來,媽媽教你怎麼收玩具」
妹妹就自己走過來,然後我拉著妹妹的手開始帶著她收一些小零件,回頭繼續對兒子說「你看,妹妹是可以幫忙的,只是妹妹的能力跟你不一樣,她還不是很清楚收玩具的定義,還有你那麼兇也可能會讓妹妹反抗,她有時候需要你先帶著他做,她才懂,可以嗎?」

 

他們後來移到洗衣間去玩,但沒多久馬上來一個更驚人的,我兒子又非常生氣的無敵大吼「妹妹!拿那個!」 「我要的不是這個!」 「是那個!是黃色!」

我一樣趕快走過去,只是這次我蹲在一旁,開始錄影直到兒子生氣用力推妹妹

我一開始很生氣也知道兒子要說什麼。但我還是先讓兒子知道自己剛剛的行為已經算是霸凌,然後跟兒子說「媽媽已經是可以打電話給警察的,你知道嗎?」,他也說出我已經預料到的答案就是他說

「我有一直跟妹妹說拿那個!但是妹妹一直拿錯!我跟他說黃色!但她就是不拿!」(我心裡想怎麼養到妹控的是XD,不過當下真得不好笑)

我才知道我剛剛錄影是對的。我把影片拿出來跟兒子女兒回顧

「你有注意到嗎?妹妹有一直在跟你求救,而且妹妹很溫柔,她說『哥哥在哪?不要生氣~是哪個~妹妹不知道』

媽媽需要再跟你說一次,妹妹的能力跟你不一樣,你已經有上學,你知道黃色是什麼,但妹妹不知道,影片裡的妹妹很清楚地跟你說他不知道黃色是什麼,你懂嗎?」

還好有影片幫助兒子一起去注意在他生氣後沒有看見得事情,於是他開始靜下來,然後跟妹妹抱在一起道歉。

 

我沒注意到要提醒兒子跟女兒能力的落差還有兒子只顧自己大吼,把妹妹的溫柔求救從他們的互動畫面忽略,都是我們生活中看不到的那個大猩猩,本來我一直左思右想要怎麼處理公平的問題,後來才發現公平不是問題的核心點,而是要讓兒子明白他跟女兒之間能力的落差

至少這又讓手足爭吵的次數變少了,前天妹妹跟兒子玩到哭了,他說是妹妹找他玩打架,我只淡淡說了一句,「但你是有能力拒絕妹妹的」,兒子就乖乖閉嘴。

我們必須了解當我們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會過於合理化某件事情而忽略其他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當兒子抱怨學校一直學寫字的時候,他讓我當下注意力是集中在老師在學校寫了多少作業,但後來仔細再想想,我才發現這是一個錯覺,「欸,兒子,你也沒有一直寫作業呀!媽媽幾乎每天陪你翹課,十點才到校,吃個午餐、點心,又睡午覺,老師每天3:20就結束最後一堂課啊!」

努力看見而不是看到,是我們跟孩子要一起努力培養的能力。不只是在育兒上,也幫助孩子學習到,我們的注意力有盲點的(希望有把你們從媽媽竟然陪兒子翹課的想法拉出來XD,你們是看見不是看到)

如果有任何親子間發生的狀況劇不知道如何解決,或是想和我分享更多和小孩的小劇場,歡迎妳的回信!

By Re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