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e對不起!我又對小孩發脾氣了」
「Renee抱歉,我無法不用懲罰」

 

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願意跟Renee討論問題,我想說真的不必愧疚,我們一定有情緒,我們的憤怒也應該被好好正視。

 

有時候,不一定是當下的事情讓我們惱怒,而是我們內在的信念。

 

阿德勒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任何選擇跟決定都是根據我們小時候的信念而來,所以當憤怒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不是責備跟懲罰,而是找個時間給自己冷靜一下,問自己「這件事情的發生,讓你聯想到小時候的什麼事情呢?」

 

在鼓勵諮詢師認證班上主動舉手當練習的Renee在台上分享了我的問題。

老師問「我最近有沒有特別心煩的事情?」

 

我心很累的說「我覺得很孤單,在正向教養的路上,感覺只有一個人在努力,但我沒有辦法不努力,因為我的兒子非常需要,我是主要照顧者,我真的看他成長了很多,只是因為旁邊得人不懂,很常會用傳統的方式對我的孩子,所以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努力往前的很慢。」

 

老師「現在,可以請你回想一下小時候的事情嗎?」

 

被突然這樣問到,我一時什麼也說不出來,老師說「任何小時候的故事都可以,因為那跟我現在的煩惱會有關聯。」

 

老師的話讓我大概靜默了5分鐘,突然一個很清楚的故事浮在我腦海裡。

 

「我想到大學的時候,每次回家都會要求媽媽準備我想吃的料理,媽媽真的很厲害,我想吃什麼,她都會準備給我。」

 

老師「那時候媽媽準備很多料理給你,你有什麼感覺?

 

「我覺得很幸福,每次回家都很期待,覺得那時候一家人很幸福,最沒有爭吵的時候,感覺到媽媽真的很在乎我們,因為她幾乎都在忙工作。」

 

老師後來帶了一個活動,叫現場同學,集思廣益,給了大家四個大目錄

「我是」、「別人是」、「生活/世界是怎樣」、「所以我要」

 

在這目錄底下,讓大家把我可能的想法都填上去,之後老師回頭邀請我看看同學的點子,問我「你覺得那時候的媽媽給你什麼樣的信念」

 

「我是幸福的,別人是厲害的,生活是享受的………..所以我要滿足別人需求」。

 

「滿足別人的需求」,是導致我過度努力的原因,也是常常讓我在育兒方面,有時莫名有壓力的地方,那時候讓所有同學都很驚訝,這麼美好的回憶也會帶來錯誤的信念。

 

我們該如何找回一開始我們生下寶貝的意義?

 

我們會拿過去發生的事作為解釋,但那不能成為我們的解決事情的方法。

 

那天我對自己的行為有了進一步的覺察,努力尋找自己情緒背後那個錯誤的信念,我們才有辦法找到自己能夠調整的地方。

 

回家之後,我決定好好跟老公聊聊自己的感覺,一開始真的很彆扭。
但找時間聊天後,才發現,老公一直都在。


他說我都知道他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間在家,我可以有什麼事情就拉著他好好聊,所以我把我育兒的想法在某天一次跟他說完,神奇的是,他開始配合我,雖然嘴巴一樣愛回嘴。

 

同樣的覺察活動,我對自己做了第二次,就是每個星期日晚上,我會脾氣特別暴躁壓力大,那時候會很希望兒子她們8點就睡,但常事與願違,而且怎麼睡都睡不好。

 

某天,我坐了起來,請我自己現在回想一件小時候的事情。

 

我想到小時候,爸媽如果是不想讓我們知道的事情,他們就會用另外一種客家語言在我們面前說秘密,當時的我覺得非常反感,我覺得既然不讓我知道,為什麼又要在我面前說秘密。

 

然後媽媽總會說小孩子不懂,即便我17歲或畢業了,我的媽媽從來不會想要跟我好好的溝通她的觀念,每當我們意見有異,她就會說我是孩子,什麼都不懂。」


於是我用了四個大目錄「我是」、「別人是」、「生活/世界是怎樣」、「所以我要」來連結小時候的信念跟現在暴躁壓力大,而且睡不著的自己。

 

我慢慢地找出對應出自己內心的話「我是不被理解的,別人是會隱瞞事情的,世界是破碎有瑕疵的,所以我要做好措施,免得自己被影響。

 

原來我每個禮拜天晚上睡不好,想準備接下來的一個禮拜,是因為早期的經驗,我覺得這世界是破碎的,這段時間也會讓我在育兒方面很有壓力,這段時間我對我的孩子們的忍耐度也比較低,小時候的我們對這世界提出假設,產生了我們往後對人生的劇本。

媽媽們,女孩們,也許看到這邊,你會莫名的覺得一股壓力,你知道了我們內心那小女孩是我們生活壓力的來源,但我們要怎麼擺脫童年的那個小女孩?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擺脫她,而是帶著我們那個受傷小女孩,回到過去重新做假設。

 

那天晚上,我對自己的小女孩說

 

「親愛的,辛苦你了,小的時候的你其實很想幫助媽媽被當成依靠,但總是被誤解,或是被認為不夠成熟,這世界不是你所想得這麼破碎,因為你是充滿愛的女孩,你知道這份愛最後還是會回到你的身上。看看妳的孩子們跟員工,你給出去的那份愛,他們都用行動來告訴你,他們也愛著你。這世界雖然是破碎的,但愛可以讓我們突破。」

就算過去的經驗有多麼不愉快,我們也能一起決定未來。

 

這次我怎麼帶自己的小女孩走出來?我想到了興趣廣泛的心理學家陳詠儀的話她說「生命有限,時光不可能逆流,未來有太多事都不在我們控制之內。」我們一定要練習在覺得沒有任何時間的時候,知道自己優先一定要做的事情。

 

當我們願意花更多時間,覺察自己的直覺感受跟情緒反應的來源,我們就越能夠在無法掌控的情況下,選擇更具建設性的反應,而不是衝動。

如果有任何親子間發生的狀況劇不知道如何解決,或是想和我分享更多和小孩的小劇場,歡迎妳的回信!

By Renee